找回密码
 点击注册
搜索
查看: 5797|回复: 0

这真是“蝗虫”自由行惹的祸吗?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5-4-8 00:47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这真是“蝗虫”自由行惹的祸吗?


香港针对反大陆“自由行”的示威愈演愈烈,在中国的微信朋友圈流行起了这样一段视频:示威者戴着口罩,见到内地人就骂,甚至连近亲广东人也不放过,他们游街串巷,只要看到手提大包小包类似于“水货客”的大陆人,就开始驱逐,对内地游客的背包施展“无影脚”,并喊出:“反大陆,反大陆”等口号。

从香港地铁中吃面的内地女童,再到香港市民“反水货客”的游行,似乎香港与大陆人的口水战已经愈演愈烈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竞选时有一句名言:笨蛋!这是经济问题。港人反对内地人的自由行,其实是将内地人都当成“蝗虫”看,然后自然不能让“蝗虫”铺天盖地想去哪就去哪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“自由行”。然后把简单的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。在此,两地文化及生活习性的差距和冲突其实也起着重要作用。其实香港与大陆之间的冲突并没有想象中可怕,港人与大陆人只是正在发生着一场关乎两种文化、两种文明的冲突。


“蝗虫”啃荒了分配的“资源”

中国产品、食品安全及质量接连出现问题,中国民众对国产品牌越来越失去信心,对质量有保证的洋品牌需求则大幅上升,许多内地人于是利用“自由行”的便利,在同一天多次往返大陆及香港,将原来在香港出售的产品带回大陆贩卖。他们被称为“水货客”——在内地与香港之间从事水货活动的人。这一指称意指商贩通常从境外或港澳台地区携带商品进入大陆境,而又不到海关或出入境处报关登记的行为,狭义理解为在香港疯狂抢购奶粉等日用品,大量的“水货客”造成了香港日用品供不应求,物价上涨的不良后果。

除了水货客的消费刺激导致的香港物价上涨外,在日常消费市场上,由于部分港人倾向于对内地高涨的消费市场做出积极回应,原本一些为香港本土服务的民生类商店开始转而服务于内地游客,金店和奢侈品店的大量出现,让香港民众愈发的觉得自己的土地正在变得越来越陌生。这让香港一部分“本土派”难以接受,因为在他们的思维中,香港的资源应该是要“本土优先”的,现在的资源分配却打破了这一模式。

大陆的“海外产子党”也在无意中同港人抢占医疗资源。内地的一部分家长希望有更好的医疗、生育条件,这部分人中有能力的往往选择在国外生育小孩,倘若出国不成,赴港生子亦会成为一种有效路径。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热潮兴起,挤占了很多医疗资源,香港近年有接近一半47%的新生儿为内地孕妇所生,自己家的产房却一床难求,其中约3万名婴儿父母均非香港永久性居民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仗着香港人道主义原则而在快分娩时冲急诊室生子,插队占产房以致本港妈妈生子床位难求,这样的行为使得港人不反感也难。内地人不纳税却能享受香港福利,香港人辛辛苦苦纳税反而福利变少了,这点更令港人滋生更大的不满情绪。

以上结果其实是由于香港的城市承载力崩塌导致的。一个城市有它自己的承载能力,这个能力是要依据实际情况决定的。“蝗虫”确实啃食了香港的资源,让原先良好的生态系统,变成了混乱的局面。简单用一句话概括:香港几百万人没有做好迎接13亿人的准备。

“蝗虫”不理解的“养子心态”


在许多的香港人“反水客”活动中,经常可以看到香港人高举英国国旗,在内地游客面前示威,扬言让大陆人回去。这是否也体现了香港人的一种“养子心态”,为什么不举香港特区旗帜,而是举英国旗帜呢?

与其说香港怀念英国的治理,不如说多年来,香港被英国治理方式耳濡目染,其思想已经传承下来,港人天生自保,希望自己仍然活在英国的统治下。在被英国殖民的百年间,香港各方面发展得比大陆早,比较发达,在大陆人面前往往有着骨子里深深的优越感,瞧不起大陆人;香港亦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和西方文化的熏陶,以英国人为母国的想法根深蒂固,对于身为同胞的大陆人反倒不认同。

不可否认,这种观念在香港很多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,是香港人和大陆人有隔阂的思想根源。但在1997年以前香港人的这种想法却并不明显。1997年后,香港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区,与英国脱离了关系后,这种思潮才愈演愈烈,直至今天这种爆发状态。

香港人渴望民主,由于这种渴望,他们更加怀念自己的养父英国,而不是生父中国。无论对谁而言,身为孩子都是对自己成长经历最深的人给予好感,而香港作为一个养子则对养父一直抱有好感。

失落的大陆 被边缘化的痛

香港,对于大陆人来说,曾经是一个神秘的,令人充满了猜测与向往的地方。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,香港简直是国人眼中的天堂——一个可以和日本、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提并论的地方,一个发达而先进的地方。在那个连去深圳都要有证明文件的时代,去香港就等于出国到了西方。那时的香港也确实比大陆任何一个城市都要先进和文明,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与香港比也相形见拙,其他城市更是不在话下。于是之,当时港人的心理优越性非常高,一些社会上的主流人士将那时称为香港的“黄金时代”。

角色的边缘化是港人不可名状的痛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陆的经济已经腾飞,发展越来越快,与香港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。与此同时,大陆人去香港也变得非常容易。也许是为了拉升香港的经济,香港开放了大陆到香港的旅游市场。从早期的团队式到后来的自由行,大量大陆客人访问了香港。香港人的落差感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加大,首先是大陆暴发户群体的出现,让香港人第一次看到了大陆有钱人的姿态,在他们眼里,大陆人是花钱不眨眼的土豪,大陆过来的游客全是暴发户。为了“讨好”暴发户,香港的各种设施和人员正在“附庸化”,而自己从最初被关注的“偶像”变成了为暴发户服务的“服务员”。

主体的边缘化何尝不更是港人的另一种痛。大陆的自由行政策宽松程度大,导致了内地游客“一窝蜂”的跑去香港,当然作为“自由行之父”的梁振英同样也有责任,他们都低估了香港的承载力。失去了昔日光环的香港人,面对“蝗虫”一样涌向香港、衣着土气的大陆人,面对大陆城市北京、上海甚至深圳日新月异的发展,和这些城市一点儿都不亚于香港的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,面对着内地的发达城市,没有了曾经的优越感;同时昔日的靠山英国离他们越来越远,香港的英国色彩也日趋暗淡。香港人开始迁怒于大陆,对大陆人的厌恶也由此而生,并将所有的失落感化成愤怒朝大陆人发泄。在此过程中,香港曾经的主体地位不断被边缘化,大陆开始成为双方关系的主导者。

被“恩主论”绑架的香港

香港在大陆人眼里已经变得很普通,同时香港和大陆的联系也更加紧密。大陆去香港的方便程度几乎和去其他中国城市差不多,大陆人潮水般去了香港购物,游玩,做生意,甚至生孩子。


由于“自由行风波”,香港和内地网民在微博骂战,有的内地网民甚至激烈表示应该给香港断水断电,抱委屈说自金融危机以来,大陆给予了香港多少援助,帮助香港人渡过了多少难关,使香港人的生活水平不至于降低,这么多大陆游客去香港,是在拉升香港的经济,也是在帮助他们。然而,令某些大陆人想象不到的是,香港民众对“恩主论”非常的反感,因为港人认为香港的水和电都是买过来的,并且价钱比广东还要贵,简单来说这就是一笔亏本交易,不存在什么恩惠在里边,香港的大米有30%是内地过来的,其余都是进口的,大陆民众粗略的认为香港的衣食住行都是大陆给的,其实不然,香港是个“很独立的孩子”。

香港的民粹主义者更认为,大陆过来的精英分子并没有为香港的经济做出多少贡献,不存在“恩主论”,相反他们是港人的竞争者。香港的民粹主义者们,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相对比较少,受到基层影响颇大的一类人群,面对大陆一些所谓的高等知识精英,常常会有一些社会危机感。此前,大陆的清华、北大的一些高考状元,选择去香港读大学后,又中途放弃在港学业,改而回到内地,原因又何止是所谓的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多一些,其实恰恰是融不进香港高等教育的文化圈之中的反应行为。

面对如此之多的窘状,香港把内地游客变成了发泄对象,就现状而言,香港和内地的矛盾在短期之内是无法调和的,没有谁对谁错,双方都有互相不理解的地方,但是双方又都有责任,矛盾是对立统一的。

双方不存在谁主导谁,回归兄弟关系,即“互靠”是主题。近期的“自由行事件”只是一种表象,取消自由行是无用的,就像香港民众单纯的向游客发泄不满一样,其实是对于前文提到的资源混乱、养子心态、被边缘化、恩主论的一种单纯发泄,而不应上升到一种价值批判。

香港是开放的,也是岭南文化的传承地,有兼容并包的理念,虽然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资源之间的争夺必不可少,但要拿捏好尺度,减少相互之间的误读,加深理解,唯有这样,无论内地还是香港,社会才会在文化与文明的冲突与整合过程中逐渐进步。


(叶子 撰写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点击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SiXiang.com 思乡思想 ( 京ICP备05055065号-1 )

GMT+8, 2024-5-21 04:16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